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内已有美的、海尔、格力、日立、东芝、海信、江森自控约克、特灵、科龙、奥克斯、长虹、乐卡……等数十家暖通企业相继发布了涨价通知,甚至其中一些品牌是近两年来第二次或第三次提价。
在这一趋势下,大厂家能否顶住成本压力,持续保证市场出货量?小厂家又能否在这波市场“涨”潮中,熬过市场浪头立稳脚跟呢?笔者以为,在持续的涨价趋势下,行业的品牌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占有率开始逐渐向大品牌集中,马太效应愈加凸显。
众所周知,中央空调设备制造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依赖性很强,平均来看,原材料成本在厂家整个制造成本中占比达70%以上。一般而言,大型暖通设备制造企业大多数会采用期货交易的方式提前锁定大宗原材料商品的价格,以保障未来短期内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而小厂家由于需求少,资金有限,通常设备制造材料大多是现用现买,受到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更大。因此,在2022年铜价再次大幅上涨之际,大小厂家不得不通过提高设备价格,来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运营。
截至4月1日,COMEX铜上涨04%、库存上涨0.9%
虽然不少暖通企业对于高价是期待已久,但是他们更希望高价是由自身产品的高附加值带来的,而不是在原材料持续升价的逼迫下不得不提价,因为对于厂家而言,高价低成本,才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在设备制造行业,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调整产品价格向终端转嫁成本并不是新鲜尝试。
透过这些,我们不难发现,由行业头部品牌带动的价格调整将更有利于向终端的传导,也更容易带动行业内其他品牌进行类似的策略动作。而此次行业整体性提价更多的是厂家在产品层面进行的结构性涨价,而非一刀切将所有产品价格统一调高相同的比例,这也将有助于价格调整在市场终端落地。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设备价格上涨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暖通市场的活力,但更加快了行业洗牌的速度。大品牌产品附加值高、资金实力雄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涨价潮使得市场竞争愈加白热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暖通市场头部品牌的集中度。而中小暖通企业面临近两年来的原材料困境,生存堪忧,在加上溢价力弱,设备价格的上涨很难让终端买单。此外,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中小暖通企业在短期内又难以大规模投入多元化发展,无论空调涨价与否,似乎都难解发展困局。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与笔者交流时这样说道,或许,在现在的行业环境下,中小暖通厂家最关心的不是市场和价格的变化,而是他们竞争对手的情况,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市场大趋势是不可控的,自身又不会通过期货规避风险,所以他们想的就是怎样才能避免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掉下来,让自己比同行存活得更久一点。
可以大胆猜测,在不断的涨价潮下,品牌集中程度会急剧上升,中小品牌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而未来头部企业的竞争中,除产品和技术外,原材料的竞争势必会成为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