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传统作业模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新发展阶段建筑行业适应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武汉市城建局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绿色、节能、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应用,实施全过程“减碳”,全面提升建筑领域低碳化水平。
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较2020年提升20%,新增节能建筑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9%,新建民用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将不低于50%。
丨多措并举促行业加速转型
为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市城建局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管理机制、技术标准体系,从顶层设计、生产、建造等建筑全过程大力实施“减碳”行动,促进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建筑领域绿色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包括: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应用、绿色建材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增建筑节能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建筑节能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全面快速推进。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该区建立了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监管机制,实行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武汉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这一“100%”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标准延续。作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研究试点城市”,武汉在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中就明确项目绿色建筑星级。据悉,今年还将出台并发布新修订的《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包含中法生态城在内的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区正在强力推进中。
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面提速
随着武汉市在建筑领域“绿色行动”步伐进一步加大,被称为“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装配式建筑,逐渐被市民所熟知。2020年,武汉市获批全国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目前,全市装配式建筑已由试点示范转向重点区域全面推广阶段。市城建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全市按照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建设工程面积将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积的30%以上。到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将不低于50%。同时,将大力探索和推进市政基础工程装配式施工,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据了解,目前,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三木和森外、美好集团、武汉建工、湖北工建等一批龙头建筑企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造,均拥有装配式生产基地和装配式建设项目,一条完整的智能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已在武汉形成。作为装配式产业链的上游,提供原材料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城建部的监管指导下,不断求新求变。记者从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7月,该公司累计固废清运总量较去年同比下降4782吨;节约用水约30余万吨,实现废水“零”排放。
上述人士介绍,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已于今年启动综合治理两年行动,从试验室管理、原材料使用、配合比管理、运输过程管控、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和硬杠杠。按照行动方案要求,90%以上的预拌混凝土生产站点绿色生产评价得分要达到85分及以上。
丨低碳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城建部门高起点谋划城市建设低碳发展,将开展绿色建筑提质增效工程,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同时开展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建设,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示范,建设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建筑。武汉瞄准国际化大都市标准,把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加快促进绿色建筑理念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地方标准、规范、工法,倡导精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精细化运营,通过科技引导绿色建筑发展。
当下绿色建造风头正劲,节能环保健康又可持续的理念,染绿了江城座座建筑。走进已经斩获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以及美国LEED-CS金奖认证的中建·光谷之星项目,独创的合院式、低密生态办公模式,再用科技加持充分节约能源,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生态办公新模式。与此同时,太阳能热水、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在住宅项目总得到普遍应用,住房品质和宜居性不断得到提升,而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正在快速融入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