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未来将如何?
对于身处2020年的人类而言,“未来”这个字眼所拥有的细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翔实。由新科技带来的体验变革与生活方式迭新,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写我们的日常,此刻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出行与消费惯式,仅仅在十年前还完全无法想象,而在未来,这一更迭的周期还会更短。
01、“不预测未来”,而是提供一种视野
著有《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被全球思想领域视为人类预言家的学者——尤瓦尔·赫拉利曾坦言自己并“不预测未来”,而是提供一种视野,“使人们有能力加入关于人类未来的讨论”。
同样,作为智慧建筑领域的领导者,江森自控也从未仅从自身业务角度断言未来,而是以严肃的学术精神与135年沉淀的建筑领域行业经验,探讨如何在数字世界中重塑人与建筑空间的交互方式, 与合作伙伴一同建立智慧建筑生态圈,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人、空间、科技三位一体的智慧建筑,满足当下全球对于绿色、智慧、舒适、健康的期待。
上个月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首发的《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化战略之五维智慧建筑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就是江森自控对此议题的长幅答卷。当天的发布会不仅在线上直播中吸引了累计超过十万人次的观看,也因为重磅的内容发布和重量级的嘉宾,在行业媒体中成为报道焦点,而这本厚达76页的白皮书,也会在本篇推送的文末提供免费下载。
发布会现场,行业大咖云集,先锋观点频出
02、智慧建筑双重定义,可望且可及
白皮书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智慧建筑做了全面探索,也同时对“智慧建筑”进行了双重定义——从愿景角度而言,智慧建筑是一个自治体,以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元技术手段,对环境和人的需求进行主动感知、思考、反馈和执行,从而在个体需求与社会整体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达到一定边界条件下的最优或次优;从工程实现角度而言,在未来五年可预期的数字化浪潮下,智慧建筑将在传统传感器、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连接、传输、结构化存储、可视化还原等技术建立自身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像,并依靠海量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智慧自治”。
前者从智慧本质出发,明确智慧建筑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考虑因素,是可望的未来蓝图;后者则以工程可实现为基础,在未来五年技术可及的前提下, 探讨对智慧建筑更具指导意义的定义方法。双重定义不但让探讨有了全新的逻辑层次,也让有关智慧建筑的未来可望且可及。
03、2099份问卷,从量化到展望
智慧概念对当代生活的倾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众和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对智慧建筑形成了不同理解,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江森自控及第三方专业咨询团队发出了2099份调查问卷,旨在量化十年来的智慧化进程,从而更精准地展望未来智慧建筑的发展方向。而基于对两千多份样本数据的分析和交叉比对,我们也从中提炼了八大洞察,期待从不同侧面为行业勾勒出描绘智慧建筑当下状况、未来需求和发展路径的全景蓝图。
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出的八项洞察
04、全程推演,何为五维
在我们看来,未来五年数字时代的智慧建筑将以物理世界为起点,通过在数字世界中五个维度的生长,从平面延伸至立体,从仅仅完成自动控制,逐步进化为“自治体”,对此,我们提出了五维智慧建筑的概念和架构:一维丨数据整合 结构归一
传统智能建筑往往以智能化系统的多少评价建筑智能化程度,然而智能化系统的叠加其实并不等同于智慧程度的升级。当所有建筑相关数据被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确实构建了数字世界中建筑的映像雏形。但此时数据在同一平台的整合和呈现是非常有限的,正如在一维世界中,尽管通过一条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但点和点之间无法或很少产生交互,所以说数字世界中的一维建筑只完成了数字化的第一步。
二维丨融会贯通 应运而生
当数字平台支持对整合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结构化处理,使用统一的语义和标准描述物理世界,从而支持跨系统交互时,就如同将一维世界拓展至二维。平面上任何横纵交点都会产生新的价值,建筑在数字世界中的创新可能性被大大增加,也就诞生了数字世界中的二维建筑。
三维丨因地制宜 场景聚合
现代建筑的功能正在不断复合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聚合了包括商场、办公楼、酒店在内的不同功能,而在类似医院这样的特定垂直领域中,单体建筑也常常包括门诊、住院、医技等空间,各个空间所需要的应用不尽相同。此时不同的智能场景相叠加就形成数字世界里的三维建筑。
四维丨辨人识时 全位体验
以人为本和主动响应是智慧建筑区别于智能建筑的本质提升,智慧建筑场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技术、角色提供主动服务。数字世界中的四维建筑可以超越空间/时间追溯和预测不同角色的需求,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
五维丨超越空间 畅享无界
建筑的边界应该仅仅存在于物理世界,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建筑的边界将被模糊,甚至消融。用户追求的是日常跨建筑的整体体验;投资者和运维集团追求的是多资产之间的综合产出;城市管理者关注的则是各建筑在整个社区、城市中的贡献及和谐。数字世界中的五维建筑将超越物理边界,通过数据融合,将建筑的范畴拓展至建筑群、社区乃至智慧社会,将建筑作为一种服务最大化产出,最终实现建筑即服务。
微型导读
先锋理念与实践,共绘智慧建筑除了重新定义了“智慧建筑”、首次提出“五维建筑”、将“建筑即服务”定位终极目标之外,白皮书还囊括了许多智慧建筑领域的先锋概念。在此我们仅做一个微型导读,更具体的扩展内容,欢迎长按二维码下载白皮书全文阅读。
数字平台
数字平台是数字世界的基础,在数字世界中建立建筑的映像是实现智慧建筑的第一步,而结构化映像则可以实现上层应用与底层技术之间的松耦合。江森自控OpenBlue数字平台按照OpenBlue Bridge(边缘层)、OpenBlue Cloud(云平台)和OpenBlue Twin(数字孪生) 三层进行设计,建立建筑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像。OpenBlue Bridge 边缘层
OpenBlue Bridge边缘层作为IoT物联平台,主要作用是将OT操作技术(Operation Technology)和IT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数据接入OpenBlue Cloud云平台,并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连接和数据。
OpenBlue Cloud 云平台
OpenBlue Cloud为用户管理、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流管理、云端应用管理和AI智能算法等提供统一的平台管理服务,是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实现松耦合的关键。
OpenBlue Twin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物理世界中的生物(如人)或非生物(如物理OT/IT资产、流程、空间、系统或设备等)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像。OpenBlue Twin是对建筑范围内的资产、空间和人等数字映像的总和系统,横跨所有相关实体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它是协调和连接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关键。
元数据
江森自控OpenBlue Twin采用了Brick Schema作为智慧建筑的元数据描述语言。Brick Schema 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表达方式,能够将数据整合在一起,是构建未来智慧环境的基础。
集成应用
集成应用是智慧的赋能原子,通过贯穿物理世界各个设备终端与数字世界各个平台,为不同角色的使用者建立不同的应用路径,从而呈现不同的体验优化。
智能场景当各种集成应用能够以丰富多变的场景为载体,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快速定制和组合时,一个个这样的智能场景就成为了数字世界中的建筑智慧的承载单元,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主动服务。
智慧体验
为保证使用者在建筑中的智慧体验,我们通常会在需求评估阶段联合多方共同对包括员工、访客和建筑运维人员等典型建筑用户进行了人物角色分析和用户旅程设计。透过设计、建设、使用等多方视角,共同还原最终使用过程的每一个体验节点以及节点中的具体交互需求,构建最佳智慧体验。
智慧社区、智慧社会
智慧建筑第五维的产出,并非某一技术或应用的效果,而是智慧建筑作为智慧社区与智慧社会的有机组成,面向全局的产出,其中包括且不仅限于对于人们个性化体验的提升、对于社会安全的保障、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贡献、以及针对各种社会功能的优化等。
全球实践
- Bee'ah 总部大楼— 定义建筑智慧未来
- 上海市同济医院— “平战结合”的智慧医院
- 江森自控亚太总部大楼— 智慧助力可持续
- OpenBlue创新中心— 面向未来的建筑生态
05、入局共生 协作共赢,打造生态圈
在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双擎驱动下,智慧建筑在中国已真正进入大航海时代,业内的所有企业与机构,此刻已经入局,而如何通过高效的协作,从多角度切入智慧建筑议题,聚集多方能量,共同打造令人振奋的未来场景,就是江森自控想要通过这本凝聚了一年多心血的白皮书,给出的掷地有声的回答。
我们从“成就客户使命”的初心出发,放眼科技迭代将带来的更多可能,以建筑为始,通过数字平台集成应用,最大化实现场景中的智慧体验,与智慧建筑领域的更多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建筑生态圈,最终实现用户安全、健康、体验和社会价值的全局产出。
真正的智慧建筑远非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物理空间进行简单对接,数字浪潮下,所有从业者都需要重新认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理解互联互通的意义,重新进入、重新使用和重新构想建筑,让建筑成为诠释人、空间和科技三者关系的最佳场所。
而如何运用现代科技重塑人与建筑空间的交互方式, 是数字时代为我们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改写未来生活图景的要义,江森自控期待能和更多合作伙伴共同筑就智慧城市新未来。
江森自控OpenBlue 蓝图下的合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