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每年至少有80%的暖通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于国内继续读研,直接参与工作的学生仅占10%左右,其中有的进入设计院工作,有的去知名企业上班。
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情况虽然有些特殊,但并未对毕业生的就业或继续深造造成明显影响,不过却给我们学校的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情况下,我们学校的暖通专业会在三、四年级上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到了四年级下学期进入毕业论文或者毕业研究阶段。我们专业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有合作项目,学生们有机会参与一些项目研究,大多数都会撰写出偏数据型的论文,我们称之为综合论文训练。然而,疫情导致了我们与企业合作的实验或测试项目暂时延迟,这对学生的数据性论文的撰写有明显影响。
60多年来,从清华大学暖通专业走出去的学子已有近2 000人。得益于国家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暖通行业内施展拳脚。2020年的毕业季到来预示着又有一批新的学子加入到暖通领域,但是今年暖通专业在招生方面与往年相比也会有一些变化。现在暖通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是来源于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另一部分是从能源与电气大类方向选择,经过1~2年的学习后才会分到我们专业。
杨卫波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教授、系主任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内最早创办暖通专业的高校之一,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暖通空调)专业于1978年正式开办。自开办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量的暖通空调专业人才,在江苏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行业影响。经过40余年的积累,该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们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人环奖”“CAR-ASHRAE设计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
长期以来,暖通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才稀缺,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2020年的新冠疫情并未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太大影响。从历年数据来看,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达到98%以上,不少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科研院所、设计院、暖通设备制造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有三分之一的暖通专业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学历,而其他的毕业生多会选择施工单位、暖通厂家和设计院三个方向就业,也有少量学生会选择出国深造或考公务员。作为该专业对口的设计院一直是毕业生向往的就业场所,不过近年来设计院招聘信息量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且人员饱和,本科应届毕业生进入设计院的机会明显少于以前。因此,选择暖通销售、技术岗位作为未来职业的毕业生便不在少数。
在教育学生的十余年里,我清楚地发现不同年代的学生想法不一,如“00后”学生和“90后”学生在思想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学校会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方法,推荐合适的职业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学校目前与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七彩建筑环境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环境空调、苏州台佳空调等众多房地产及设备厂家都有交流和合作。我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在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同时,也为他们日后的正式工作铺好了基石。
王沣浩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暖通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目前,国家大力倡导新基建,传统地产仍没有降温,设备制造行业在疫情期间业绩不断增加,种种因素综合下,疫情对暖通行业的学生就业总体影响不大。另外,学生的就业途径增多。比如,国家扩招研究生,暖通专业学生大部分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而其他学生多会进入设计院、设备制造厂或者地产公司等领域就业。
自1986年开设暖通专业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目前只招收一个班,20~30名学生。由于基数小,学生质量高,除个别学生出国或者特意不就业的情况外,暖通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100%。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一个学生如果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扎实的计算功底,那么我会鼓励学生在科研方面多用心;如果学生在社交方面有特长,那么尽早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件坏事。
学生进入社会后基本上都是一张白纸,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这与我们的教育模式息息相关。以前,我们的教育体系是苏联模式,讲究“专”,即哪个专业就在哪个行业就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会更高些。现在则提倡美国大学教育模式,强调宽口径,虽然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泛,但是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我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依然只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续。至于学生需要掌握的更多的知识大多都是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和培养,包括人际交流、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专业素养等等。这几年各个高校一直在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很多学校都压缩了课堂教育的学时数,目的是增加学生的一些实践环节。但是,我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反倒是给学生减负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本科学生可以跟着导师做一些科研项目,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另一方面,大学期间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一些学科竞赛,包括个人、团体赛等。另外,学校长期与一些暖通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参观企业的同时,企业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大企业的人文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陈金华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疫情笼罩下,企业在校招聘次数减少,招聘咨询工作未能全面展开,毕业学生寻找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企业方与我们学校采用网上云招聘方式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尽管这种方式会让就业过程变慢,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不受疫情影响。
实际上,建环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出路很多。我们学校约有一半建环毕业生会选择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会选择设计院、地产、施工单位、燃气集团等相关企业。
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需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虽然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培养方案里增设了关于引导和加强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的课程,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进入社会后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专业理论知识、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应该齐头并进,在很多交叉领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
我们学校自1956年开设建环相关专业,目前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在120人左右。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我校不但有着众多的实践基地,而且和很多知名企业、设计院、施工单位以及设备公司均有相关合作。在每年的毕业设计环节,我们有一个“联合毕业设计”的项目,该项目的特色在于学生会在设计院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在随后的论文答辩环节,校外各大设计院的专业总工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提问。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