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已顺利闭幕,期间的热点话题吸引各界专家加入讨论,针对两会热议的加快清洁取暖建设等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鹏飞评论道,通过加强取暖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刺激取暖的刚性消费需求,应当是当前启动持续消费和应对疫情冲击的一个重要政策抓手。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挑战严峻,有观点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应该放松生态环保要求,为经济发展让路。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更不能降低生态环保要求。他认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在“十四五”规划中应突出新发展理念,建议降低非电企业和取暖用煤,制定并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
从长远角度来看,清洁取暖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在抗疫常态化下亦不能放松,而从加快经济复苏的角度来讲,加强清洁取暖建设还能够作为刺激消费、提振投资就业的手段之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提出,要加快在上海、重庆、武汉等101个重要城市(“南方百城”)发展供暖市场。周洪宇认为,目前,疫情对“南方百城”产业与经济发展受冲击较大,亟待疫后重振。发展“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有助于大力促进疫后有效投资、保障就业和提振国内市场。
根据相关测算,“南方百城”的供暖市场预计在2020年可以带来新增基建投资2352亿元,2025年将达5.8万亿元,2020年将拉动就业30-65万人。
张鹏飞指出,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在居民持久性收入增速给定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支出只有释放居民被抑制的刚性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通过一次性的财政投入来实现启动持续消费的“四两拨千金”的政策效果。
而在张鹏飞看来,加强取暖基础设施建设即能够实现这种“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政策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政府需要充分动员市场力量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用能技术方案。
张鹏飞认为,农村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缺乏基础设施支撑的情况下,农村居民难以实现清洁用能消费需求。取决于清洁能源的供给类型,农村清洁取暖需要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网、燃气管道、地热设施等来支撑和配套。
政策的实施层面,农村清洁取暖政策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主要是由市场化的企业来建设及运营。在政策实践中,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政府给予承建企业一次性补贴,以及在短期内对于居民用能价格的零时补贴。
而在长期内居民取暖支出则主要由个人自己承担。在农村推行清洁用能可以带来农村地区一系列的消费升级,进而在长期内拉升刚性消费需求。并且,农村清洁取暖政策中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也由企业自负盈亏,故而不造成持久性的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