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供暖”一词多次登上热搜榜。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比如支持北方农村学校清洁供暖、优先利用生物质供热、加快南方供暖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注意到,清洁供暖作为民生工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以及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马恒燕:国家实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暖冬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校长马恒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方地区农村学校供暖设备较简陋、取暖成本高,存在经费保障不足问题,希望国家能实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暖冬工程,改善农村学校供暖条件,让每个山里娃都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
她建议,国家实施北方农村幼儿园供暖改造项目,支持地方进行清洁供暖改造,每平方米补助300-500元改造资金,将现行的农村学校年生均100元的取暖补助提高到300元。此外,也可以通过财政补助、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开展能源合同管理或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中小学清洁能源供暖改造和建设,由企业以自身资金或通过资本融资等方式进行项目建设投资。在特许经营权内通过项目运行回收投资成本并赚取一定利润,特许经营权结束后,项目无偿地移交给使用方。
赵立欣: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扬长补短”
为加快推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建议,要加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实现建筑能效提升。对临近城区、经济条件较好且居住集中的村庄,可以考虑延伸市政供暖管网或采取局部集中式供暖;对地热、太阳能、生物质等资源丰富地区,可采用热泵、太阳能热水和成型燃料等供暖技术;还可以推广“多能互补”技术,构建多元供暖体系。
此外,要提升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水平,实现清洁化、便利化、经济化。同时,探索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保障农村清洁供暖可持续。据统计,在当前政府补贴前提下,2018年到2019年度采用“电代煤”“气代煤”的农户,实际支出高于预期水平的仍占22%。为保证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建议探索建立依据节能减排指标的绿色供暖价格补贴机制,提升清洁供暖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村居民能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清洁取暖。
宋鑫:南方冬季供热不宜照搬北方做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今年提案主要围绕节能环保,重点包括清洁能源供应等方面。比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冬季供热已成为南方很多新建住宅和公建项目的标配,但传统分体空调效率较低,单位面积投入较高;天然气供热受我国资源禀赋限制,也不适合大规模推广;电采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过低,属于高品位能源的低值利用。
他认为,南方冬季供热确实不宜简单照搬北方做法。对于南方集中供暖,要结合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条件来进行设计考虑。可利用南方丰富的江河湖泊地表水、污水源、浅层地热能等,开展更符合南方城市供暖需要的区域可再生清洁集中供能模式。
各省在推行清洁供暖这项民生工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煤改电”“煤改气”,要根据农村实际,多元发展,结合农村地区当地资源条件与经济状况稳步推进。目前来看,石墨烯电热技术效果明显,可在分散式供热领域大力发展。
周洪宇:加快发展南方百城供暖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今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的建议》。
他建议,一是采取先试点、分步走,逐步实施策略。在供暖地域上,第一阶段考虑中东部省会和重点城市,优先拓展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长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场。第二阶段考虑西部省会和重点城市,向重庆、成都、贵阳等城市拓展。最后覆盖其他地级市和重点县域;二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摸清信息,提前谋划,规划先导。四是以大项目为抓手,推动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建设。
姜希猛:清洁供暖应大力推进“煤改生”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今年两会带来“煤改生”等多个方面的建议。他认为,在清洁供暖方面应大力推进“煤改生”。在雾霾治理的背景下,“煤改电”“煤改气”作为清洁供暖的核心举措得到大力推动,但两三年后,部分地区面临“改不起、用不起、补不起”的困境。在农村地区,就地取材的生物质供热应该到最优先的发展,用于替代农村部分散烧煤。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理论上生物质能资源在50亿吨。每年可开发的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每年能源总耗量的1/4。然而目前生物质能规模相对较小,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县、乡镇、村,生物质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广大农村担当重任的供热能源。从经济性角度来看,生物质供热灵活性最好,稳定性和可控性优于燃煤和天然气,其供热成本虽然比燃煤供热稍高,但是远低于天然气。
“煤改生”技术路线方面,鼓励农林废弃物富余地区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工厂;木质垃圾应鼓励回流农村,用于供暖;生物质锅炉用于独立住宅供暖,重在炉具改造和建筑保温处理;生物质锅炉用于区域供暖,重在完善生物质收储机制和市场化体系;生物质能源用于热电联产,重在优先供热,提高热电比。
陆文俊:推广秸秆热解气化 有效实现清洁取暖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每年产生达1.3亿吨的农业秸秆,可收集量达1亿吨。但受技术所限,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且秸秆露天焚烧未彻底解决,污染大气环境,同时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陆文俊建议,秸秆热解气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创新型的秸秆利用技术,不仅可有效实现秸秆的清洁化利用和清洁取暖,还能减少煤炭化石能源消耗,具有多种优势。一是工艺技术先进,二是技术转化便利,三是环境污染较低,四是应用收益较好。目前,秸秆热解气化工艺技术已在中国一重成功开发。
李寅:优先利用生物质供热
全国人大代表、九洲电气董事长李寅认为,生物质发电是新兴产业,但设备价格和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还难以充分体现,需要政策帮助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发展。
他提出,在相应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生物质供热技术和利用模式示范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北方农村散煤替代、城镇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新农村建设、异地搬迁、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中,优先发展生物质供热等清洁供热方式,优先开发生物质供热等清洁能源满足新增供热需求;城镇地区逐步形成以优先开发利用生物质供热等清洁能源供热为主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