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城市供热是北方采暖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事关百姓生活,事关社会和谐,政府关切、百姓关心、社会关注。近年来,各地陆续拆除效率低、污染重、采暖舒适性差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土暖气,大力发展以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为主力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减轻了环境污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笔者以为,要做到“三用”,即“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用得上”反映了集中供热的普及程度。以山东省为例,集中供热经过20年发展,普及率达到42%%,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居民依靠小煤炉、小电暖气等方式来取暖,享受不到集中供热带来的好处。近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全面推进,城市的发展对集中供热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供热能力日趋严重不足。很多城市新上热源和改造现有热源并重,供需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差距仍然很大。主要原因一是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不能有效支持集中供热的建设。有的城市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含热源建设费,热源扩容建设没有正常资金来源;有的城市以热电厂为热源,热电厂生产涉及热能、电力两种产品,供热工程建设有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支持,而发电设施的巨额建设资金没有稳定来源,热源建设资金缺口大。二是区域锅炉房热源建设受到限制。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是集中供热的重要形式,是有效解决集中供热的有效途径。区域锅炉房比热电厂建设灵活、运行调节方便。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自动化控制、烟气脱硫除尘等方面也可与之比拟。但是有的城市以污染环境为理由,搞“一刀切”,完全限批,造成区域锅炉房热源建设停滞不前,致使供热企业想供无力供,用户想用接不上网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完善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制度,要把热源建设费包括进去。二是加大新热源建设力度,特别要因地制宜选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以尽快缓解热能的供需矛盾。三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现有热源的改造力度,改纯发电机组为热电联产机组,充分回收利用热源厂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最大限度挖掘供能潜力。四是适当推广应用地(水、空气)源热泵、生物质能锅炉等热源供热,作为燃煤供热的有益补充。 “用得起”反映了供热价格。城市供热是公用事业,定价的原则是保本微利,目的就是减轻居民用热的负担,让百姓都用得起热。这种局面随着市场化进程发生了变化。煤炭等原材料作为热生产流程的“进口”,其价格随行就市,由市场定价;而“出口”热价由政府定价,虽然供热行业建立起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但因程序复杂等,实施联动并不容易,更何况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和居民承受能力。去年煤炭价格暴涨,4个月翻了一番,大多数城市政府从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角度考虑,适度上调了热价。但即使是这样的调整,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居民正常用热采暖,有的城市热价上调了3元,就出现了有的用户要求退出供热、停用热的现象。目前,一个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家庭,一般每个采暖季的采暖费支出3000元左右,对于工薪阶层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低收入家庭更是沉重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降低供热成本。降成本的主要办法,一是保障煤源,降低煤价。以山东省为例,除国家统调电厂以外,承担着城市冬季供热采暖任务的公用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热煤采购、运输基本没有保障,每到供热期,供热企业都是派出专人,四处采购,几经周折,煤炭价格节节攀升,即使这样的煤还很抢手,城市供热用煤基本没有保障。国家应该把供热用煤纳入重点合同煤予以保障,从而降低供热生产成本。二是提高供热生产输配效率,降低热能损耗。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管网散热损耗,最大限度地把煤炭转换成热能,最大限度地把生产出的热能输送到用户,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热成本。三是回收利用废热余热。实践证明有效回收烟气余热、利用机组循环冷却水供热可以提高热能利用率,有效降低供热成本。 “用得好”反映了集中供热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每到供热期,供热室温达不达标就成为热点问题,也成为衡量城市供热工作做得好与差的标尺。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水力失衡、冷热不均、室温偏低、停用热困难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工艺本身的问题,例如管网系统水力不平衡,导致近端热、远端冷;由于管道堵塞等造成有的用户室温偏低;有的系统是单管串联式的,单户无法从系统中断开。当然也有的供热企业服务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解决用户的投诉,使“用得好”难以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一是改造既有的管网系统。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分户控制改造,为单户停用热、单户供热计量提供条件。二是提高管网系统的调控水平。利用先进的遥测、遥控技术,综合调节运行参数,实现全管网系统的水力平衡。三是转变观念,把供热真正作为民生工程。城市集中供热是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区域性、公益性,不能等同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 现在,很多城市把供热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一卖了之”,有的买者不顾及百姓利益,不听从政府供热部署安排,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以提价、补贴资金相要挟,拖延或停热,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给百姓取暖带来不便。因此,在城市集中供热事业上,政府要提高驾驭能力,不片面追求供热的经济效益。经营城市集中供热的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用户的冷暖放在心头,让供暖真正成为政府的“暖心工程”。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