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并购:看上去很美

  几年前,中央空调行业内并购的话题接连不断,先有国际巨头江森自控收购暖通巨头约克,再是日本大金并购麦克维尔,随后则英格索兰宣布收购特灵,大品牌在资本的运作下,都“玩”起了并购,是双方资源的互补,亦是通过对方拓展渠道的便捷途径。

  如今,并购作为企业增长的快速路径,日益收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从2011年开始,欧锴和欧威尔将被收购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如今,2者的买家也都纷纷对外发布新闻,一场并购的终落下帷幕。本次专题,小编整理了最近几年吸引业内关注的几个并购事例,算是一种梳理,也是对中央空调行业并购历史的回顾吧!当然,作为“观众”,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并购后的发展故事,这也许也只有等待时间和市场的验证了……

 江森自控&约克:剑指建筑节能市场
  2005年1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原始设备和电池的制造商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完成了对全球性供暖、通风等设备与服务供应商约克国际公司的收购工作。江森自控按每股普通股56.50美元的价格支付给约克国际的股东。此次收购的总价值约32亿美元。

   成立于1885年的江森自控公司主业集中在设施效益、车内体验和动力方案3大领域。在设施效益领域,江森自控涵盖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能源调控及安全管理各方面。约克国际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的独立供应商,其生产基地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及中国。 收购前,约克国际年营业额近50亿美元。在收购完成后,约克国际将隶属于江森自控的设施效益业务部门。该业务部门在2005年创造了57亿美元的销售额。

   事实上,这一并购使江森自控成为全球建筑环境市场上最大的集成产品、系统和服务供应商。目前,2家公司共同服务于全球125个国家超过500家销售和服务机构的客户。在北美和欧洲,这2家公司都在业内居领先地位,但是收购却让江森自控在建筑市场上的实力大为增强,尤其是中国这一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建筑市场。
 
 点 评
  点评:倒不是小编崇洋媚外,总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但是你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商业运作头脑。江森自控和约克的合作真可谓是国际级的“强强联姻”了。江森自控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制冷设备到运营这些设备的控制系统,并能够将这些系统与楼宇的火灾、安全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集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选择进驻中国市场最早的约克品牌,借助其产品和渠道优势,谋划抢占中国的建筑节能市场。这就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双方合作几年来,约克的制冷空调业务与江森自控的楼宇控制业务的结合已经使得江森自控成为建筑系统集成供应商,而约克的空调制冷业务在经过了短暂的阵痛期后,呈现出了更为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是外资品牌收购外资品牌后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大金&麦克维尔:一场业内高门第的“婚礼
  曾几何时,当麦克维尔要被大金收购的消息流传出来后,立即牵动整个行业兴奋的神经,一时间议论纷纷扬扬。这次收购事件是发生在同属于空调行业的2大品牌之间,一方面大金宣称要通过这次并购实现自己全球制冷行业的老大地位;另一方面麦克维尔也声称将借此次并购之机实现其楼宇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领袖的宏愿。 

   2006年5月18日,大金工业株式会社(DAIKIN)和奥维尔集团(OYL)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大金工业分别向丰隆秘书服务公司和刘万明收购5亿3 152万6 130股(40%)和6 000万股(5.2%)股权,出价是现金30亿千564万4 724令吉90仙和3亿9 537万令吉,并在稍后全面收购该公司余有股权。预计全部收购价为2 320亿日元,折合约21亿美元,收购每股单价为:5.73RM(Ringgit Malaysia)。大金工业将以内部现金,以及银行贷款融资上述的收购行动。 至此,日本大金工业集团将最终完全控股麦克维尔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大金全面收购奥维尔,毫无疑问,其实就是瞅上了它的“儿子”——麦克维尔,以弥补它自己的短板。众所周知,大金虽然在小型机组上称王......[查看详细]
 
 点 评
  点评:在我们的印象里,依稀记得当人们看到大金并购麦克维尔这条消息的震惊程度和“八卦”散播速度,一时间行业内炸开了锅。有人对他们的这段“联姻”并不看好,也有支持者为其摇旗呐喊。

  如今,6年携手相伴,大金仍然实中国中央空调多联机市场的霸主,麦克维尔在被大金收购后,2者之间产品类型的互补,最起码使其更具备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的基础。据《中央空调市场》2011年度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显示,2011年度麦克维尔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了26亿元,在各领域攻城略地,稳稳抓住了市场话语权。

 英格索兰&特灵:高付出高回报

  2007年12月的某一天,1封致英格索兰员工的英文邮件出现在了网络上。邮件在第1段就说明了英格索兰正式签署了收购特灵的协议,甚至还有英格索兰的内部员工在网络上留言:“我们觉得这(对于此次收购)在去年应该就和特灵谈好了,特灵卖美标,我们卖掉钻机、移动空压机、道路机械、挖掘机,看上去就是为了这个合并。”而12月18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特灵被英格索兰收购的消息,并于2008年6月5日正式完成收购。

  英格索兰有限公司宣布其正式签署收购原美标集团旗下子公司特灵公司的协议,收购价格约为101亿美元,包括交易费用和约1.5亿美元的特灵净负债。此次收购使英格索兰成为1个年收入达到170亿美元的全球多元化工业企业,位列世界500强。

  面对早些年大金和麦克维尔的合作,江森自控和约克的联姻,这次的并购似乎对于行业来说似乎显得较为平淡。“并购特灵可以让我们能够在供热制冷和气温控制系统和服务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体舒适度、改善易腐货品的保存并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人员如是说。......[查看详细]

 
 点 评
  点评:10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在中央空调的被收购史上已经非常高了。想想人家约克的收购价才是它的1/3啊。这足以证明特灵在英格索兰心目中的地位。

  英格索兰方坦言,并购是英格索兰长达10年转型的1个重要举措,从而成为1个全球领先的多元化工业企业,在气温控制、工业和安防领域都有强大的市场地位。特灵在全球商用和民用气温控制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将极大的增强哈斯曼和冷王的品牌效应。的确,付出总要得到回报,何况是这种高付出。2011年,自英格索兰宣布从哈斯曼制冷业务撤资后,特灵和冷王2“兄弟”变成了英格索兰2大重要支柱。在每年的制冷展上,特灵都会在推出自己产品的同时,携其兄弟产品冷王参加。
 LG & LS:7年之痒组

  7年之痒,一般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7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不管问题是好的还是坏的,总是存在那里。

  2004年,韩国LG集团为适应国际竞争时代,将精力集中在具有竞争力的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领域的客户,将旗下公司按领域分割为3家集团,其中工业用电器、电子部品及原材料领域等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都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全新的LS集团。在新的全球战略规划下,LG空调(青岛)有限公司被划入LS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业务,公司也更名为乐星空调(青岛)有限公司,并采用新的品牌,即LS空调。其中,LS是“Leading Solution”的缩写,即领先的解决方案。

  2005年,LS集团从LG集团分离出来,正式更名为LS集团,旗下拥有LS-MTRON、LS电缆、LS机械、LS产电、LS Nikko铜业、Gaon电缆、E1、Yesco等为核心的17家相关企业。其中,LS空调主要生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后又相继开发螺杆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和水地源热泵机组等水系统产品,而LG空调则一直致力于氟系统产品即变频多联机组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在分离后的7年间,2者......[查看详细]

 
 点 评
  点评:说实话,关于这两个同姓“L”的韩系品牌,小编写得还真有点为难。点开LS乐星官方网站,在子栏目里郝然有1个栏目是“LS与LG的关系”。小编想,业内外肯定有很多像小编一样的“看官”,都想理清2者的关系吧。

  不管怎么说,2011年,LG空调与LS空调在“分居”7年后又“复婚”了!目前来看,整合后的双方还是按照原来的系统在平行运营。近几年,LS的离心机、溴化锂、螺杆机等都得到了市场的好评。而LG中央空调想要在中国中央空调领域站稳脚跟,则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产品推广、拓宽渠道。总之,路漫漫长其修远兮,未来的发展除了靠自身还是靠自身!
 开利 & 富尔达 技术与渠道的“火花
  沉寂多年的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在2011年的资本运作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2011年8月3日,开利公司宣布取得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要股份,以进一步拓展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服务能力。

  众所周知,作为联合技术公司旗下子公司(NYSE:UTX),开利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暖通空调及冷冻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领先致力于提升我们周围的环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富尔达是中国热泵和地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生产和应用领域的领导者。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后将目标定为在3-5年的时间将让富尔达的销售额有大幅度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既铭基电子、中程科技和粤安信息之后,开利公司连续4年在可持续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进行合资并购。

  开利亚洲区总裁舒若思表示,开利控股富尔达后,富尔达仍将以其自有品牌、独立组织架构运营。开利将在制造和工程技术能力方面支持富尔达,同时也将利用开利的分销渠道,为富尔达提供更多的国内和出口市场渠道。
 点 评
  点评:你“娶”我“嫁”,婚姻自主。开利与富尔达的合作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双方的用意非常明显。

  1987年,开利第1个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外资品牌,随后逐步发展,并在上海建立开利全球研发中心,产品涵盖螺杆机组、离心机组、风机盘管、涡旋机组、大型溴化锂机组以及商用冷冻产品。紧接着,开利在楼宇自控领域分别收购了北京铭基电子、浙江中程科技、广东粤安信息,提升了其在楼宇自控市场的服务能力的专业性。而面对迅猛增长的水地源热泵市场的需求,开利通过合资后可以帮助其快速扩张该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同样的,对于中国水源热泵领军企业富尔达而言,近几年技术不断创新,2010年,富尔达成立了地热能工程技术院士工作站和联合研发中心,标志着富尔达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现如今,富尔达可以借助开利在中国拥有的400多个销售商渠道和全球市场的广泛销售渠道,将产品迅速铺开,发展前景不可预估。对于双方互惠互利的模式,可乐而不为呢!
 
 博世 & 欧锴 山雨欲来风满楼泵机组
  2012 年 5 月 30 日,博世热动技术部在中国山东省完成收购通风空调系统生产商山东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博世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欧锴空调则是一家集开发、生产并销售于一体的国内公司,其自主产品主要运用于不同的商业/工业用途中高效热泵系统,其产品囊括水水式水源热泵、水风式水源热泵、大型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净化空调、风机盘管系列等多种产品。该公司在淄博设有生产基地,此外,该生产基地还拥有经过认证的测试设备。

  2011 年,欧锴空调的销售额达到将近 1.3 亿人民币,拥有员工 270 余名。而未来,欧锴空调将配合博世热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分部,为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今后,博世将以与山东欧锴节能产业园合作为基础,投入2亿欧元,新上“直流变频商用空调”、“水冷多联机”、“变频多联商用空调”等10余个节能环保项目,打造博世在中国首个“中央......[查看详细]

 点 评
  点评:随着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容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企业瞄准这块市场。博世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博世来说,虽然在汽车配件、安防系统、热力系统和家电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中央空调产品是其软肋。早在2005年,博世集团便成立了相关机构调研中央空调市场和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以此来谋求公司建筑节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壮大。

  有许多网友笑言,博世是“聪明的主”,在多年的寻觅中,遇到了欧锴,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火花”越擦越猛,到2010年,双方就确认了“恋爱”关系。2011年10月,双方最终确立了合作关系。从博世集团的发展规划中,小编似乎感觉到未来的中央空调行业内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了。
 
 丰隆亚洲 & 欧威尔 借刀出鞘
  虽说2012年上半年中央空调市场不景气,但是各品牌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或是制定发展战略方针,或是深挖渠道,或是开发新产品,亦或是并购……

  2012年6月6日,“迎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暨丰隆亚洲并购欧威尔”新闻发布会于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举办。

  新加坡丰隆集团(HLG)旗下丰隆亚洲(HLA)与法国欧威尔(Airwell)空调共同宣布,丰隆亚洲已正式从欧威尔以色列母公司ELCO手中收购欧威尔亚洲80%的股份。双方承诺将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把欧威尔和飞达仕打造成亚洲知名的高端空调品牌。
  
   丰隆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私人企业集团之一,旗下主要拥有包括丰隆亚洲、丰隆金融、千禧国敦连锁酒店、城市发展集团等公司。丰隆亚洲主要负责丰隆集团的工业及生产投资,目前拥有在纽约上市的中国玉柴国际公司(CYD),中国河南新飞90%的股份,以及在马来西亚上市的BMG/Tasek水泥公司和全资......[查看详细]
 点 评
  点评:看吧,中国市场抢食者实在太多,而且又来一个资本运作高手。小编怎么都觉得这是瞅着一些品牌看着国产品牌发展势头的迅猛眼红呢。的确,不谈产品的质量如何如何,近几年,民族品牌美的、格力等品牌在拓展渠道的同时,更借用了其庞大的家用渠道网络体系,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有赶超外资品牌之势。

  欧威尔空调亚洲总裁钟顺原也坦言,新飞在全国拥有广阔的仓库、办事处、经销商网络,欧威尔可以享用这一营销网络。但是,令业界担忧的是,近几年,不管是新飞空调、冰箱,还是欧威尔商用空调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并不令人满意。有网友发表评论说这是一次“弱弱联手”。更有网友认为,亚洲丰隆作为资本运作高手,难道是想通过双方的整合,把新飞再次卖个好价钱?一切的疑问,还是有待市场和时间来解答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人才招聘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庐山路158号嘉业国际城3号楼2508室 邮编: 210019 电话: 025-87771128
Copyright(C) 2009 www.86a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75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