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供暖行业当前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各大工程商们纷纷入局,以寻求增长点实现逆势突围。其中,市政供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依赖政府补贴,但在成本问题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亏损问题愈发突出,面临不小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是否能给中央空调工程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市政供暖为何困难重重?
1、供暖成本持续攀升
近年来,煤炭、天然气等供热能源价格持续攀升,而与这一走势相反的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推动电价进入下行通道。以2024年为例,江苏省年度交易总成交电量328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99%;加权均价412.45元/兆瓦时,同比去年下降40.49元/兆瓦时,降幅约为 8.94%。一涨一跌之间,使得市政供暖成本大幅提高。加之近年来“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正在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非化石能源为主,以解决能耗和污染问题,更是给市政传统供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2、补贴模式难以为继
众所周知,国家补贴一直是市政供暖的“救命稻草”,但作为一项持续的、数额庞大的支出,市政供暖补贴无疑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比如在一些北方城市,每年用于市政供暖的补贴高达数亿元,不仅影响了财政资金在其他关键领域的投入,也使得市政供暖在成本压力下,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供暖效果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周期,在减亏增效的目标下,这种补贴模式恐将难以长期持续。
3、存在诸多弊端
一方面,传统市政供暖系统建设时间久远,部分供热管网存在效率低、损耗大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供热管网的老化、设备的陈旧以及技术的落后,可能导致供热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供热体验。因此,传统市政供暖模式改革,已经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迫切需要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向“清洁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机遇在何方?
1、技术成熟,分布式能源供暖快速发展
近年来,清洁供暖技术不断进步、成熟,使供暖行业加速向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其中,分布式分布式能源供暖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凭借灵活性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指出国家将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工程商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2、循序渐进,市政供暖改造仍需时间
尽管清洁供暖优势明显,但传统市政供暖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庞大而复杂的供应体系,涉及到热源生产、管网铺设、用户接入等多个环节,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大规模更换供暖设施所需的资金投入巨大,短期内无法实现全部替代。不过,引入清洁供暖技术,循序渐进地对市政供暖进行改造,逐步提高清洁供暖的覆盖范围,已是大势所趋,为工程商们提供了利好。
但对于中央空调工程商而言,清洁供暖工程项目的兴起,不仅意味着转型升级的机遇,更是一场技术与能力的考验,只有将技术创新、系统思维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才能在未来的供暖市场中脱颖而出。这就意味着,工程商们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在掌握多种清洁供暖技术的同时,还应具备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调试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设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供暖解决方案。
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清洁供暖项目也会遇到设备选型不当、系统运行不稳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商们也可以从小型项目入手,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构筑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