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走进标杆工厂”系列来到了山东青岛,走进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全方位感受海信日立智能化生产与绿色制造的创新实践,探索海信日立的产业数智化之路。
自动化智造新突破:效率与成本双优化
16日上午,载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企业家代表的大巴车缓缓驶入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园区,一场"创新探索与智慧赋能"之旅正式启幕。走进黄岛灯塔工厂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机械臂正井然有序的进行穿管操作:冲片、插钢针、取片,一系列自动化场景吸引了现场企业家参访团的目光,纷纷驻足观看。海信日立技术人员表示:“机械臂需要在600张厚度如同A4纸的铝箔上打孔,然后把铜管精准的穿过去。以前这部分一般是人工进行,重体力、高报废率一直是行业难点。”
为此,海信日立自研“子弹头”工艺,研发横斜一体穿管机,突破行业难点,打造了行业首个无人化“两器”黑灯生产车间,不仅实现换热器自动化生产,也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装配精度。此外,在空调生产的自动化焊接环节,海信日立自研首创的多点焊接、不等加热、高精度视觉引导和参数补偿方案,成功实现用工提效63%,焊接不良率下降57%。
不止在生产环节,目前黄岛工厂已实现包含包装、检测等核心环节在内的全流程自动化。
例如在噪音检测环节,相较传统耗时耗力的人工检测,海信日立采用行业首套中央空调无人化静音检测方案,全维度覆盖AI,空调运行噪音更低,夜间睡眠更舒适。
在包装运输环节,海信日立拥有行业首条中央空调内机智能包装线,以0.5mm高精度定位技术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全自动化,实现产线减员10人。
通过全面自动化升级,海信日立黄岛工厂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效能与市场竞争力,产品开发速度加快37%,生产效率提升49%,成本降低35%,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
很难想象,在行业仍处于向“无人化”转型的探索阶段时,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已凭借前瞻性布局,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设备深度整合,打造出高效协同的“智造”生态,其创新魄力令人赞叹!通过精益化的资源配置与流程优化,工厂不仅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更以突破性的技术应用和显著的成本优势,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这一标杆性实践,不仅展现了海信日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更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其开拓精神与创新成果值得高度赞誉!
数智化转型新范式:做场景解决方案提供者
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生产模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
吴晓波在参观后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产业智能化变革最激进的国家之一。他对比了中德制造业的差异,指出中国在硬件自动化、大规模定制和数字孪生技术三大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而在海信日立的工厂中,他看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深度应用。
“海信日立黄岛灯塔工厂不仅是工业4.0的典范,更在向工业5.0迈进。”吴晓波特别提到工厂中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在焊接、装配等高精度环节的应用,展现了无人化生产的极致精度。
这场由AI、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驱动的变革,不仅重塑着工厂车间的生产逻辑,更引发关于人机关系的深层思考——随着AI技术应用的逐步深入与普及,未来人工真的会被逐步淘汰吗?
对此,吴晓波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技术密度”,即成熟的技术工人、持续创新的能力系统以及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优势。AI并非完全取代人力,而是与人工形成协同,推动生产效率的跃升。
海信日立常务副总裁张文强对此的实践诠释更具象化。他表示,在拥有100%自动化率的灯塔工厂里,21项行业首创技术并非简单取代人力,而是通过智能技术将工程师的行业知识沉淀为数字资产,对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还提到,海信日立通过“智能全维度空气定制系统”和“2+7空气生态产业延伸”,实现了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到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在家装、工装和智慧楼宇领域,海信日立以多联机为核心,为用户提供节能、精准的环境控制服务。“灯塔工厂是海信生态战略的‘底层引擎’,支撑着我们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变革的跨越。”
海信日立助理副总裁周志刚则从技术层面分享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他介绍,海信日立通过五大用例(如AI驱动的质量检测、机器视觉赋能的高精度装配等)实现了研发、供应链、生产及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其中,基于GenAI的数字员工助手和AR/VR技能培训显著提升了一线人员的效率。他表示:“我们的智能焊接系统将匠王的手法分解为287个动作特征,反哺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具系统思维的新生代工匠,高级技工占比得到提升。”这也印证了AI与人工协同的未来趋势——技术并非淘汰人力,而是赋能员工,使其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创造性工作。
海信日立行业推进运营总监高连刚强调,海信日立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驱动”满足用户需求。将灯塔工厂的智能数字化场景向海信日立深耕的地产、医疗、教育、轨道交通、高端楼宇、工矿厂房、农林牧渔七大细分领域以及清洁能源和旧改市场两大热点业务输出,实现跨行业共享。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工厂参观,更是一次对中国制造业信心的重塑。正如吴晓波所言:“只要走进这样的工厂,就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进步与潜力。”海信日立的灯塔工厂,正是这一信心的生动注脚。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信日立通过数智化转型与绿色创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灯塔工厂不仅是技术的集大成者,更象征着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