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2025中国供热展:路在何方?掘金万亿级绿色供热市场

来源:V客暖通网 作者:V客暖通网

2025-03-28 14:07:28

ISH China & CIHE — 中国国际供热通风空调、卫浴及舒适家居系统展览会(简称:中国供热展)于2025年2月22日落下帷幕,来自1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030 家参展商齐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59 个国家及地区的 77 468 名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参观。其不仅展示一系列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供热行业的潜在亮点和发展趋势也逐一体现,为行业同仁共同探索多元化的暖通、空调、热泵与舒适家居领域解决方案带来众多合作机会。

势不可挡,智能化与AI相结合

AI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已从单一温控扩展到全系统优化。例如,海尔智慧楼宇发布的超低温变频大涡旋机组,在-40℃极端环境下仍能通过AI动态调节制热效率,结合补气喷液耦合技术,能效超过四项一级标准,同时减少占地面积35%。与此同时,预测性维护是另一大亮点。本届展会上,多家品牌企业展示了基于AI的楼宇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异常预警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并延长设备寿命。当前,智能家居与供热系统的结合,正在从“功能叠加”向“场景化服务”转型。卡萨帝空调推出的动态五恒+AI全效舒适空气解决方案,通过“空气大脑”集成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多维度传感器,自主学习用户习惯,动态调节室内环境,实现恒温、恒湿、恒净等五恒体验。与此同时,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或手机APP远程控制设备,例如调节地暖温度或切换热水模式,提升了交互便捷性。如今,大数据与AI的结合,为供热系统提供了从宏观能效优化到微观用户需求匹配的全新可能。工大科雅与瑞纳智能等企业展示了基于云平台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通过采集建筑能耗、气象数据及用户行为数据,构建动态热负荷预测模型,优化管网流量分配,降低供热系统整体能耗15%-20%。未来,多能互补必将与AI协同,标准化与开放性将使智能控制协议的普及,使不同品牌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全屋智能生态构建。除此之外,品牌从B端到C端的服务延伸,即通过大数据平台,企业可为用户提供能效报告、费用优化建议等增值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前途无量,绿色能源与碳中和

本届展会上,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热技术成为焦点。在太阳能领域,企业展示了高效光热耦合系统,通过光伏发电与热能存储的协同,实现建筑供暖与热水供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地热能技术则重点呈现了地源热泵在区域集中供热中的应用,通过深层地热井与热泵结合,显著降低能耗。空气能产品依然是此次展会众多展商展示技术革新产品的重点。空气能热水器,又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工作原理与空调相似,通过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行,从空气中吸收热能并转化为热水。理论上,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能效比,能达到300%至500%,即每消耗1单位电能可产生3至5单位的热能。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通过多能互补模式,推动供热系统向零碳化迈进。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大选项,在本届展会中迎来突破性展示。氢能锅炉、燃料电池供热系统等设备成为亮点。在工业领域,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CHP)通过发电余热回收,综合能源利用率达90%以上,为工业园区提供零碳热源。此外,绿氢制备与储运技术的突破也备受关注,如电解水制氢成本下降至每公斤30元以下,氢能长距离输配管网试点项目的公布,标志着氢能供热正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

实现碳中和不仅依赖技术升级,更需系统化的路径设计。展会上,碳足迹智能监测平台、数字化碳管理工具等成为企业标配。例如,某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供热系统能耗数据,结合AI算法生成碳减排优化方案,助力企业精准降碳。在技术路径方面,余热回收、生物质耦合燃烧、多能互补系统等案例引发热议。此外,碳金融、碳交易与供热项目的结合,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商业化范式。

重磅加码,高效节能技术成厂家主流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供热设备正经历从"高能耗"向"超高效"的跨越式升级。展会上,以氢混燃烧锅炉、全变频空气源热泵、纳米涂层换热器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形成技术矩阵:模块化磁悬浮热泵机组采用双级压缩技术,在-25℃低温环境下COP值仍达2.8,较传统设备节能35%;新型石墨烯强化换热器通过微通道设计,传热系数提升40%,配合AI温控系统可动态调节热交换强度....这些突破性技术推动供热系统综合能效比(EER)突破4.0,为建筑领域能耗强度下降提供硬核支撑。

在数字技术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区域供热系统正从"单一热源"向"多能互补"转型。华为推出的城市级智慧供热平台,通过10万级物联网节点实时采集管网数据,结合气象预测与负荷算法,实现热源、管网、用户的动态匹配,使系统热损率控制在5%以内。某能源集团展示的"地热+光伏+储热"三联供系统,利用地热基载负荷、光伏调峰与相变储热技术,构建零碳供热示范项目。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孪生技术在管网运维中的深度应用,使爆管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7%,维修响应时间缩短60%。

本届展会揭示出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通过设备能效革命、能源循环革命与系统智慧革命的三重突破,中国供热行业正加速向"近零能耗"目标迈进。据组委会预测,到2030年,高效节能技术将推动行业年节能量达1.2亿吨标煤,相当于再造1.5个三峡电站的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这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的绿色变革,正在重塑人类获取温暖的文明方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