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双碳”打开出储能广阔空间
近期,储能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概念,引发市场的持续关注和讨论。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确立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但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短板和问题突出,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其发电装机量和用电量在高峰期超负荷和低谷期存在的大量弃风弃光现象。而储能则可以通过设备或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间再进行释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大型的充电宝。今年以来,已有十余个省份要求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配置比例多要求在10%以内,相关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八月再次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发电企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包括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的调峰资源。在相关行业政策密集出台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丨百亿规模热管理市场开启
因为储能电池的稳定运行对环境温度极度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将直接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下降,甚至引发火灾。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全球共发生32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最近发生的北京集美大红门25MWh直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火灾和特斯拉澳洲最大储能电站的火灾事故更加将储能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使得储能热管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热管理成为储能的核心环节之一。为了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主管部门计划配套《暂行办法》出台抓紧研究相应标准规范,细化技术指标和操作流程。
储能热管理系统冷却方式主要包括风冷、液冷、热管、相变材料等,当前以风冷和液冷散热用的较多。总体来看,高倍率场景以液冷方案为主,低倍率以风冷方案为主,近年来液冷的占比在逐步提升。另外,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系统也趋向风冷、液冷一体化、集成化设计。未来热管理方式将继续以高效和节能为目标,不断发现性能更优异的冷媒,使得储能系统更加安全和稳定。据CNESA统计,截止2020年末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为14.2GW,至2025年仅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55GW,对应储能温控设备市场规模30-4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亿元。目前,国内设备温控行业的一些企业像申菱环境、英维克、佳力图等在热管理浪潮中抓住行业趋势,其打造的散热解决方案已获得市场认可。
丨与时代发展共振 聚焦行业全新增长点
当下炙手可热的储能电站热管理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对温控设备巨大需求。不止于储能热管理领域,正在加快布局的高端制造领域和以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均属于专用性空调的重要应用空间。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储能系统规模化建设的背景下,设备温控行业是5G和IDC“新基建”的底层保障,5G基站、V2X机柜散热、液冷服务器方案升级将是设备温控行业的全新增长点。
近年来,中央空调在传统市场的规模化增长后劲发力,今年又陷入缺货和涨价的困境,已经进入发展较为缓慢的存量市场。从使用周期来看,普通中央空调使用周期为15-20年,而机房及机柜温控产品的设计使用周期一般为8到10年,且已建成的数据中心也存在改造升级的需求,更新换代周期较快。从品牌架构来看,中央空调企业发力新赛道有利于拓宽横向发展前景,发挥协同效应,加速实现温控领域的技术革新,实现多种技术的百花齐放。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大温控领域正处于景气上升周期,且具有长期发展的逻辑支撑和政策支持,利润空间也较大。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开始聚焦行业热点,发力数据中心、通讯机房等温控领域。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V客暖通网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网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网书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网”。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网法律声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