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供暖让无数家庭温暖起来,但商家们仍然在冬季里寻找春天。 分户式供暖,让冬季不再寒冷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家庭分户供暖,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舒适了。”提到“供暖”,骏达暖通总经理陈从班充满感情。他说,武汉的冬季十分寒冷。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采暖政策按长江以南、以北来划分,江南施行不提供采暖政策,采暖业是个区域性小行业。其实,我国南方地区除海南外,都有冬季寒冷期,但由于政策引导,人们习惯了没有供暖的状况,对供暖并不了解,大多数人提到冬季采暖就想到空调。后来经过一部分在北方使用过暖通和机关单位的消费者推动,户式采暖才被人们所认识。通过对比发觉,空调环境太过干燥,暖气更舒适,两者效果差别很大。 供暖住宅面世,市场突如其来 采暖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起步阶段增长速度非常快。那时,消费者对供暖好奇需求激增,开发商为让住宅提高附加值也开始将供暖作为配套,供暖住宅陆续面世,着实让供暖火了一把。迪丰供暖总经理曹红说,如果遇到有供暖的新小区交房,生意就特别红火。业务员接单不停,安装工在小区内驻扎一年,马不停蹄地安装设备。骏达暖通总经理陈从班说:“市场需求那么大,但供暖公司屈指可数。骏达暖通成立前,我拜访武汉的暖通公司,叫得上名的也就四五家。” 2005年后,发现这一现象的人迅速行动起来。据相关部门统计,2000年以前,分户式供暖产品仍局限在黄河以北市场,而2005年后其覆盖市场已移至长江以南。 市场潜力无限,供暖业大有可为 在北方,暖通市场有“七分公、三分私”的说法。在武汉,正好反过来。北方供暖作为政府提供公共福利,市场以对公为主,供暖公司份额有限。而且,北方市场发展时间长、市场成熟,竞争更趋向价格激战。南方市场供暖没有普及,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骏达供暖总经理陈从班算了一笔账:以一家供暖公司年营业额800万元计算,现在武汉市场上相对活跃的公司有40家左右,那么行业的年销售就达到3亿元,也许实际数字可能更大。 武汉暖通市场的品牌更是数量众多、百花齐放,但是品牌消费集中在以威能、阿里斯顿为代表的欧系产品中,这类产品全套设备费用在2万元以上,消费者基本上都是高端客户,相对纯以价格竞争的低端客户,市场潜能无限。 新公司层出不穷,迅猛势头背后存隐患 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暖通行业成为入行者的首选。从2005年至今,行业内的公司已经发展至200余家。“一个办公地点、几千元的注册资金,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暖通业来势迅猛。 潮水似的暖通公司开业,背后导致诸多问题产生。首先,技术不成熟带来产品问题多。在从事供暖的公司中,多是由家装业转型而来。他们看到巨大的发展前景,为赚钱做短线投资。新从业者从设备供应商处购买产品,自己组合,再出售给消费者,一般随意组合的产品都缺乏专业技术和本土化配置经验,产品设计和售后都存在隐患。 刚开始,新入行的暖通公司都照搬北方的经验,但是武汉的气候环境湿润、建筑墙壁薄、开窗面积大,这些因素都导致每立方米空间达到适宜温度的供热要求更高。供暖功率不同,直接导致设备价格差异很大。在安装时,有的公司为了低价销售,降低供热功效,后期使用就总是感觉到室内温度不够。这种做法无疑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其次,供暖系统“三分装、七分养”。每年正规的暖通公司都会提醒消费者检查设备健康指数。供暖行业应该是一个高责任、低利润的行业,产品出售价格包含了后期高昂的维护费用。一套设备的出售价格中,至少应有20%为售后预备金。但是许多初入行业的公司,为了尽快获得回报,往往不计利润,以低价的形式倾销。据透露,现在有的小暖通公司只要有1000元的利润,就会成交,除去维护费用,基本没有售后准备金。一旦出现问题,暖通公司要么推卸责任,要么更换配件在售后中获取利润。 这种企业蜂拥而上的行为,不仅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市场竞争的环境也出现了问题。早期的暖通公司多数是从燃气设备商转型而来,他们拥有上游资源,通过垄断供货价格的方式控制市场,形成一道强有力的壁垒。后进者只能通过从成立早的暖通公司手中拿货,来参与竞争。据介绍,现在已有部分发展势头较好的暖通公司计划向上游拓展,在武汉成立设备生产企业。 伴随武汉暖通行业发展的广华供暖执行总经理刘江在谈到行业现状时提醒,售后是供暖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应在售后方面不断加强,完善售后服务平台,做好最后一道屏障。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