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首个室内PM2.5污染大数据调研报告发布

来源:能源世界 作者:王宇

2015-04-27 14:56:04

清华大学22日在北京发布首个室内PM2.5(细颗粒物)污染公益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人均室内PM2.5暴露量和潜在剂量为室外的4倍。

    在2014年11月14日至2015年1月30日期间,调研团队通过向407名志愿者发放清华自行研发的基于云端校准技术的匹米便携式PM2.5检测设备,获得累计11万个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北京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

    研究团队结合采样数据,计算出志愿者日均PM2.5暴露量为2018.6微克·小时每立方米,人均每日肺部吸入的PM2.5潜在剂量为787.3微克,其中室内PM2.5暴露量和潜在剂量约占到每日总量的80%以上。

    调研结果显示,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82.6微克,属于轻度污染。并且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室内PM2.5大于每立方米75微克。

    研究发现,在总体平均意义上,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PM2.5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PM2.5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略优于500米以内的建筑。

    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在室外PM2.5监测值低于每立方米75微克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在室外PM2.5监测值高于每立方米150微克时,开窗通风则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的破坏因素。

    该调研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张林表示,虽然室内外空气质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人的主动行为是影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此次调研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将会与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继续为更好更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而努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